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手机版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1-04-27 14:49 文章来源:影视信息部
  4月25日,由内蒙古科协、内蒙古教育厅主办,内蒙古科技馆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在内蒙古科技馆圆满落幕。


  内蒙古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苏雅来,内蒙古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石骏出席颁奖仪式。内蒙古科技馆馆长额尔德尼主持。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实验暨作品大赛组委会工作组成员、“风能利用”命题负责人、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项目主管高闯现场观摩指导大赛。内蒙古科协机关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燕霞作为监审组组长全程监督比赛。
  为保证大赛程序严谨、公正公开,进一步提升大赛影响力和公信力,大赛组委会邀请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光学学会、重庆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等单位专家,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本届大赛以“瞄准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突出国际视野”为原则,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置了“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2个作品单元,“未来教育”“智能控制”和“生物环境”“风能利用”4个命题,分设大学组、中学组共5个项目,重点考察青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青年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关注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和好奇心,敢于大胆质疑和试验求证,勇于自由探索和开拓实践。
  内蒙古科技馆作为承办单位已连续开展三届大赛。第七届大赛在全国设28个分赛区,内蒙古首次作为独立赛区举办。内蒙古赛区包含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共有9所高校和62所中学的1600组队伍32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按照赛题要求,自行设计提交作品或现场实验制作、现场竞赛等形式进行初赛。经过各盟市、学校赛点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区9个盟市9所高校及15所中学的54支队伍晋级复赛。
  复赛以作品陈述、现场答辩、现场实验制作等形式开展比赛。经过一整天紧张激烈的比拼,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2个作品单元、4个命题、5个项目组的比赛结果新鲜出炉。
  内蒙古赛区“未来教育”“生物环境”“智能控制”命题中学组和大学组分设一等奖队伍1支、二等奖队伍2支、三等奖队伍3支;“风能利用”命题设一等奖队伍1支、二等奖队伍3支、三等奖队伍5支。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市苏蒙实验学校、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一中的5支队伍,分获4个命题5个项目组的一等奖,他们将代表内蒙古赛区参加6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与往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参赛范围更广,队伍更多,作品更好,激发了青年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形成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为确保本场赛事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内蒙古科技馆积极与各盟市科协、科技馆及各参赛学校沟通对接,在制定赛事计划,人员组织、比赛物料、场地布置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确保大赛顺利有序进行。
  “风能利用”命题是本届大赛唯一的现场制作项目。比赛现场,选手在90分钟内制作风帆车,通过装置的侧风负重行驶能力,考查装置对风能的利用效率,在3分钟比赛时间内,砝码负重量最大者获胜。
  来自内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学高二年级的孔怡丹、高一年级的王浩制作的独特的风帆车,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孔怡丹介绍,为了保证零件的精密对接,他们的风帆车采用了部分乐高科技元件,并尝试了各种材料,在综合考虑变速、承重、自重等因素基础上,最终选定KT板作为车身部分。“我从小就十分热爱科学,加入了学校的科技协会,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经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做实验。”“对我们来说,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推翻,再取得新成绩,十分有意义。”
  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杨冉、段倩是一个战队,参加了“生物环境”命题比赛。刚刚结束答辩的两个女孩,难掩兴奋,在自己战队的展板前玩起了自拍。杨冉说:“我们从大一开始就特别关注这个大赛,今年大三,经过学校的统一组织,我们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对我们生物专业来说,这样的创意比赛很好,通过进行菌种研究,开展生物实验,观察长势和性状,特别锻炼动手能力。”当被问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杨冉说,“我很喜欢生物,觉得生命科学很神奇,希望能继续深造,有机会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作为一项面向全国青年学生的科普赛事,是中国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6-2010-2020年)》,以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目的,旨在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参与科普创作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大赛自2013年启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赛事规模、赛事命题、参与人数、覆盖范围等不断创新和突破,累计参赛人数超过20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马亚韬,视频:冯骞,摄影:周额尔都木吐